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之际,2024年“齐鲁最美教师”选树结果揭晓,16名个人与4个团队获此殊荣。他们之中,有三尺讲台的守望者,有科研创新的领航者。他们的事迹,是爱心与智慧的交响,是责任与担当的诠释。
八年来,这项评选活动共选树“齐鲁最美教师”特别奖2名、“齐鲁最美教师”81名,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感受新一届“最美教师”的超燃故事。
于雯:在学生心田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她,以爱启智,以德润心,用心灵之光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她,以语育人,以文化人,在学生心田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她获得“日照市教学新秀”“日照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入选日照名师建设工程人选,怀揣教育梦想,致力于用“语文”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 她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迎难而上,不能退缩。她在领路人的指引下,学有榜样、行有方向,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从套用模仿,到借鉴重构,再到融合创新,她的教学技能越来越娴熟,教学效果受到广泛认可,6年内先后获得全区、全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及省课一等奖,并多次执教省、市级公开课。 从教以来,她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传道”作为首要任务,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善用语言的力量,用“言传”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她将晨诵、午读、暮省融入班级日常、成为学生习惯,带领学生在晨诵中开启新的一天,中午从阅读中吸收向上的营养,黄昏共同说一说所见所闻、谈一谈所思所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好思想、拥有好品德。她在班级举办的“宪法晨诵”活动登上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她设计的“暮省”课程在全市作示范展示。
她相信,汉字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教学中,她以学校“情智教育”理念为文化引领,细致剖析语文教材,深入挖掘和解读汉字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内容组织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课堂变得有趣、有用、有情、有智、有效,让“可看、可听、可品”的汉字走进学生心里,搭好台阶,让学生由浅而深、由低而高走进经典,用经典浸润童心。她指导的学生在全省“强国少年,红色阅读”主题活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展示活动中屡获一等奖。
王瑞霞:扎根农村教育,绽放精彩人生
扎根农村小学34载,她一直倡导阳光体育,让每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她辛勤耕耘,收获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佳活力园丁”“齐鲁名师”“潍坊市第十三批拔尖人才”“潍坊市学科育人能手”等荣誉称号。 为提高理论水平,她注重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先进的教学思想,厚厚的读书笔记里不仅有先进的教育理论,而且有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不断学习,她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充实,撰写的多篇文章在国家重点刊物上发表;“关于小学课程标准体育实验教师用书(水平三)的实验研究”“小学生快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等课题先后结题;还参与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及教案评析》教科书的编写。 她关心学生的学习、身体状况,随时咨询学生对体育课的感受,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式,即“激励—评价”互动教学法。该教学法荣获潍坊市政府科研成果三等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她参与的“潍坊市‘345’优质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全国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优秀改革成果。
她倡导“阳光体育”,让学生“玩”起来。她带头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打破以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苦累”教学观,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快乐充盈校园。在课堂上,她注重对学生“向英雄学习”的教育,通过创编游戏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方法,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阳光体育”的实施,既传承了乡土文化,又增添了体育活动的情趣,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
井涵:滩区育人路,师心永不悔
她怀揣教育梦想,跨越2300多公里,只身一人从家乡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来到郓城县张鲁集镇薛河口小学。
2015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多次放弃进城和回内蒙古老家工作的机会,一直扎根偏远、艰苦的黄河滩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9年来,累计家访1000余次,为50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执教省、市、县、镇级公开课360余节,引领300余名学生走出滩区。
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但她深知教育没有贫贱之分,没有城乡之别,教师更不能只考虑个人得失,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当她踏上讲台看到台下一张张脏兮兮的小脸上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听到学生第一次叫她“老师”的时候,一种责任感涌上心头。她暗下决心,不能辜负了每名学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她善于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她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用爱心、耐心感染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助力学生阳光快乐地成长。
她坚持学习,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先后获评菏泽市教学能手、郓城县教书育人楷模、菏泽市师德标兵、菏泽市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菏泽市教育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等,2021年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孔凡功:理想信念铸魂,道德情操立身
从教18年来,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理想信念铸魂,以道德情操立身,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躬身力行一名优秀教师的品格与情怀。他以扎实学识赋能,创新教学模式,以多元融合方式开展工作,实现了从灌输式教学到体验式教学的根本转变。他以仁爱之心育人,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茁壮成长。他关爱学生,竭尽所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他承担了本科生“制浆原理与工程”“水处理工程”,研究生“制浆化学”“制浆技术与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建设省级虚拟仿真课程1门、山东省教学实践示范基地1个、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2个,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课程25门,编写培训实践教材10部、课程思政教材1部。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参编教材3部,出版专著5部,参编外文专著3部,均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中。先后获得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被聘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林学与草原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林业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产业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针对造纸行业面临的能源、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致力于国产木浆的低能耗制备、造纸过程的绿色低碳和木质纤维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在国产杨木高得率低能耗清洁制浆、造纸过程的绿色低碳和木质纤维组分的高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关键瓶颈技术突破。
宁福祥:扎根乡村育花蕾,初心不改驻杏坛
从教以来,他扎根乡村,守住初心,厚植教育人生,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牢记教师的初心与使命,在岗位上勤于钻研、努力工作、奋发作为,用34年的青春扎根乡村哺育“花蕾”,用热忱、奉献、关怀和大爱的深厚情怀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他先后荣获“山东省特级教师”“烟台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为做好乡村教育工作,他每个周末都去家访,了解学生的情况,乡镇65个自然村,外加附近乡镇学生住所,都留下了他家访的脚印。他始终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大事,并不断创造:在阅读中,学会写作、汲取精神营养;在研究中,探寻教育规律,解决教育的“疑难杂症”,找到自己成长的钥匙与密码;在教学中,把握课堂方向,更新教育方法,塑造自己的教育风格。
在课堂上,他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真正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倡导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范式。在踏踏实实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发散等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他精心设计练习题目,作业做到有层次、有梯度,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并认真做好学生的查漏补缺工作。
紧跟时代步伐,他将教育事业拓展至新平台,担任山东省“互联网 教师专业发展”的市级专家。每天晨起操作60分钟,批改网络作业6000多份,发布话题研讨100多个,发布网络简报10余期。主持的工作坊每年都定格在20万分左右,在全省1400多个工作坊中,创造了连续12年全省第一名的奇迹。
任波远:职教沃土勤耕耘,匠心匠术育英才
1988年初中毕业后,16岁的他去了一家木器加工厂当工人。1991年,他考上桓台县职业中专(现淄博建筑工程学校)。1994年,国家面向职业学校招收定向师范生,他如愿考上了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1996年大专毕业后,他登上了母校的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2003年以来,他长期辅导学生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建筑技能大赛,培育了一批大国“小工匠”。其中,学生李玉良获得中职组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是首届“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全国筑梦大国“小工匠”资助育人百名成才典型。升入大学后,李玉良用他教的技能获得了大学组第二届“鲁班杯”全国一等奖。多年来,他辅导学生参加“建筑制图”“工程算量”和“建筑装饰技能”3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他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他编写的校本教材《建筑工程预算》2010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截至目前,他一共出版(含改版)建筑类教材21本,其中1本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7本被评为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为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万余名建筑专业师生提供教材服务。任波远名师工作室先后培养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名,齐鲁名师2名,山东省特级教师2名,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1个。他从一名木工、模板工、砌筑工到人民教师,从校级名师、正高级讲师成长为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现在又入选山东省齐鲁教育名家培育工程人选。
刘莹:“情”动思政,幸福教育
从教25年来,她坚持做一名“多情”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征服学生,用真情带领学生一同踏上教育的幸福之旅。
立足思政小课堂,她选取社会热点或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设置议题,在课堂上开展以情景为依托、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闭环活动,把具有思辨性、两难性和价值引领性的社会热点转化为议题引入课堂中。设计的《议题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案例》获山东省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她的思政课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真正实现了师生情感的共鸣与交流,思维的碰撞与提升。学生喜欢她,喜欢听她讲的课,她所带班级的思政学科成绩突出。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入选第五届齐鲁名师工程培养人选。
她倾情付出,用心管理,努力营造家的氛围,打造特色班级。做班主任难,做女班主任更难,连续多年做高中女班主任是难上加难。她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近11点到家,工作十几个小时,人称“拼命刘三娘”。她坚持用柔情融化学生的心灵,不断用爱心、耐心、诚心去感化学生,所带班级被评为省级优秀班集体。
她自学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师等,多次参加滨州市名师立德树人宣讲活动,为多所偏远薄弱学校送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众多学生和家长提供公益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服务。
李志叶:以爱育爱助力学生成长
从教27载,她一直扎根乡村教育教学一线,每天与学生为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她坚信,与学生共情,用爱心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
为让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她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游览黄河入海口。为拓宽农村学生的视野,她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探索开展“盐窝的‘盐’的前世今生”科技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她自费带领学生到名校游学,感受高中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针对班级实际,她根据时令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适合班级成长的特色活动,如“望月抒怀”“集体生日吃货节”“趣味接力”“感恩有你”“信任背靠背”等,以展示学生的才能,促进交流,凝聚人心,使班级成为学生心中向往的地方。她创造性地开展联村家访工作,架起了家校沟通的“高架桥”。基于家访和在校观察,她推行“年级学生成长日志”制度。日志每页上面详细记录着她所带班级、年级每名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个人表现、思想学习动态及对应采取的谈话方式与帮助措施,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全部顺利考取高一级学校。
她从今年4月开始经常胃疼,去医院检查得知患有严重胃溃疡和乳腺导管瘤4a。为不耽误学校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她跟医生再三解释,靠一瓶止痛药把自己的治疗手术延后到学生7月份放假。虽有一身病痛,然而每当走进教室,看到一张张充满无限憧憬的笑脸,看着一双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她就会忘我地投入工作、默默耕耘。
她先后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东营市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爱芳:扎根农村播爱心,桃李满园献芬芳
她是一个充满正能量、阳光、向上的人,用大爱和高度的责任心成为学生和家长信赖的人,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家长因她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她热爱教育,执着于农村教育,那份办好农村教育的信仰融进了她的血液。她关爱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而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思想进步。2022年3月,她当选青岛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政治素养得到极大提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德修身,淡泊名利,心无旁骛,争做“四有”好老师,立志长期坚守在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农村教育一线,为农村家长、孩子服务终生。 2014年9月,她获得“青岛市优秀教师”称号,被聘为山东省第一届农村特级教师,并成为青岛市第三届名师培养人选。名师培养、农村特级教师培训等,改变了她只顾抬头教书、忽视低头学习的习惯。培训期间,她勤学好问,不断总结反思,通过有效的教育研究提升了对教育的理解,优化了自身的教育方式,具备了过硬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近5年,她多次在青岛市、莱西市语文教研活动中交流经验,是莱西市语文教学研究的领头人。她严格要求自己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从业务、思想、修养等方面给教师做好表率,带动身边的教师一起成长进步。
作为人大代表,她履职尽责,勇于担当。2023年,莱西人大慈善基金筹募,她捐助3000元;中秋节时,她带着价值1200余元的月饼去养老院慰问老人;她将工作室购买的价值5000多元的图书赠送给南岚中学;她关心农村教育以及农村的家庭教育,3年来提出的建议有7条被采纳,展现出高度的使命感和社会担当。
吴海燕:守初心育桃李,践使命绽芳华
她是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曾放弃去省城发展的机会,扎根乡镇学校从教;她是齐鲁师范学院“齐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特聘教授、山东省“互联网 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省级工作坊主持人。
她是聊城市小学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带动全市小学美术学科蓬勃发展;她是全省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校长,为学生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她是2022年度全国“最美教师”推荐人选,言行示范,德泽一方;她是山东省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关爱妇儿,为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建立了温暖的精神家园;她是聊城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从教25年来,她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小学教育一线。为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她与全校美术教师共同备课研讨,努力打造精品课堂。她积极关注小学美术教育动态发展,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努力使自己站在教学改革前沿,清新活泼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她始终遵循“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念,把课堂的着力点建立在培养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上,通过日常美术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每名学生心中,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美术文化,积极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党、爱人民。她与30名教师组建了“吴海燕工作室”,与青年教师同努力、共成长。她长期跟踪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中有两名教师参加山东省优质课评选荣获二等奖,12名教师被评为聊城市教学能手,7名教师荣获“聊城市十佳教师”称号。
迟万波:笃行致远育英才,领航教育新时代
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需拥有一颗柔软且坚韧的心,像春雨般无声地滋养,不仅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且重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价值观。他将爱与责任融入对学生的日常教诲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让每次探索都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2019年,原荣成一中与位于乡镇的荣成六中合并,他就任荣成市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肩负起引领两校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任。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深刻变革,他倡导“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从传统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转变。为此,学校成立教育科研中心,他亲自挂帅,引领一批热衷教育研究的骨干教师围绕课程改革、教法创新、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实施这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荣成市第一中学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省内外赢得良好口碑。仅去年一年,就成功举办了山东省“新高考”经验分享高峰会议、山东省高中校长全员培训等大型活动14场;云南、重庆、江西和内蒙古及省内教育同仁观摩学习20余次,为全省乃至全国县域高中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和启示。
为破解普通高中“同质化”发展难题,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他带领全校师生走出了一条从“音乐学科基地”到“艺体特色高中”的创建之路。2023年,荣成市第一中学被评为省级音乐学科基地;2024年,学校被评为省级艺体特色高中。
张安全:做一名幸福教育的攀登者
从教28年来,他一直扎根在教学一线,曾担任17年班主任。他点点滴滴的教学经历汇聚成一条河流,在流淌的过程中成长了自己、幸福了学生、成就了他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他坚定执着地行走在教学道路上。自2012年起,他所在的泰安市实验学校致力“思维碰撞”课堂教学改革,并荣获全国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这片自由而广阔的空间里,他凭借对语文教学的独特感悟与无比热情,引领学校语文学科茁壮成长。先后两次获泰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2014年在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上介绍经验并上公开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泰山名师、泰山功勋教师。2018年9月被组织选派到重庆市巫溪县扶贫支教,成绩优异。2022年10月,被评为第四期齐鲁名师。
为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他倡导集体备课“集慧式”:一人主备,全组策划,智慧分享;课堂教学“互评制”:大家你听我的,我听你的,互相借鉴,互相启发;课后反思“自发式”:谁有想法,随机交流,积极主动。借助这个研究平台,教师的业务能力迅速提升,进步明显,校本教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红火与高效。他培养出武晶、苏珊、齐田华、李小璐、陈彦梅等一大批在省市优质课、创新课、观摩课上均有优异表现的青年教师。
他是“国培计划”国家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成员、领军人物,荣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省、市“十三五”课题3项,连续3年担任山东省“互联网 教师专业发展”省级指导专家。
张建霞:坚守平凡,爱撒幼教
她是幸福教育思想的实践者,是齐河县第一个开办公办园分园的践行者。她创建了“一园五址”教育集团,让老百姓的孩子从摇号入园难到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公办园。她带领10余名骨干教师到不同乡镇持续帮扶10余年,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从事幼教工作30余年,她无私奉献、情系幼教,坚持在教育一线,不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引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齐鲁名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德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她的事迹被新华社客户端点赞。在她的带领下,齐河二幼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学前教育教研基地”等荣誉称号。
她把所有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工作中。她遵循“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重视思想引领,带领全体教师以师德立身,努力活成一束光,温暖别人,感染别人。面对教师由衷地敬佩和赞叹,她只是淡淡地说:“幼儿园是我的家,我不过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她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风采。她注重学习,勤于思考,特别是在齐鲁名校长培养的3年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专业理论书籍上百本,撰写读书笔记30余万字。她努力做好科研工作,有10余篇论文分别在全国、省、市获奖,出版10余万字的专著《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在全省推广。
张春华:不负青春绽芳华
1997年,大学毕业的她被分配到蒙阴县联城中学,成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针对班里的特长生文化课弱、学习习惯存在问题的实际,她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努力和他们做朋友,因材施教。她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在实践中创新,和学生讨论量化管理标准,让学生自主管理,实行班委轮流制度,让人人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参与者。
从乡村初中到县城初中示范学校,她虚心向身边的老教师及各地的教育专家请教,及时捕捉教学动态与信息,及时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她坚持尊重、陪伴、唤醒的执教理念,带领学生积极探索民主、合作、探究、高效的课堂,用编辑歌谣、数字化传感技术的应用以及最先进的化学新能源的运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她积极响应推动基础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号召,主动要求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支教,架起了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沟通的桥梁,有力地推动了薄弱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化学兼职教研员、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带领全县化学教师创新教学,精心指导年轻教师参加省、市、县级优质课评比100余节,指导年轻教师发表优秀论文60余篇。先后7次荣获临沂市优秀教学质量奖,两次被评为临沂市教学能手,两次被评为沂蒙名师,执教了省级、国家级公开课。2014年,获得山东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2015年,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21年4月,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郝洪梅:三尺教坛,烛光影跃
从教30年来,她长期坚守在农村广袤的教育原野上,数年笃守三尺教坛,在平凡的岗位上烛光影跃,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通过学习切实增强了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她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为人师表。教学中,她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小组合作教学的核心位置。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化发展”。她通过开展多彩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先后组建了航模、争当小实验家、魔方等一系列科技社团,努力让科技实践活动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动手、动脑的乐趣。依托社团和校本课程,先后有400多名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大赛,其中26人获得省级及国家级荣誉,200多人获得市级荣誉。
成为“学习型、专家型、创新型”教师是她多年来的梦想。聚焦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实践能力,她主持的省级课题于2019年、2020年顺利结题。2022年,她加入国标版小学科学青岛版教材编写组,参与编写了第三套小学科学教材。2019年,她参加了齐鲁名师名校长赴西藏日喀则市送教活动。同年11月,她在“互联网 教师教育网”平台建立了齐鲁名师线上工作室,引领全省科学教师共同成长。她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名师”等荣誉称号。
崔维群:用勤奋敬业书写职教人生
从教20年来,他始终用“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教书育人内化为自我要求和自觉行为,不为名利、不计得失、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体现了优秀教师的职业素养,树立了良好的全国优秀教师形象。
他始终遵循“人人能成才,人人能出彩”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他创新实践了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打破原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和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省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7%、专业对口率达87.6%。
他主动聚焦智慧水利建设和社会及行业企业需求,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积极投身科研创新、技术咨询、新技术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17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先后承担了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小型水库自动监控技术研究等省级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并在临沂市水利局、菏泽市水利局、日照水库、峡山水库等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区域水资源管理与利用、中小型水库的集中监控与管理,新增产值2000余万元。
从教以来,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等称号以及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农林水系统五一劳动奖章、首批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20余项,是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中的骨干成员。
历城二中女足最美教师团队:匠心筑梦育英才,勤志有恒赢未来
2021年1月,济南市历城二中积极探索体教融合之路,与山东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双方共建山东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女足有高中和初中队员近80名。2023年7月29日,第二十七届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落下帷幕,历城二中女足捧起冠军奖杯。这是中国代表队时隔16年再次夺得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
历城二中女足团队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团队文化的核心。教练组成员不仅是足球技能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品格的塑造者。他们以身作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与训练,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批不仅足球技艺高超,而且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女足队员。历城二中女足团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多所高校、机构合作,开展女足训练方法与运动科学的前沿探索。团队成员在省级体育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不仅为女足训练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促进了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科学发展。团队还利用女足管理经验撰写“普通高中女子优秀足球人才培养机制建构与实践研究”课题,为足球运动管理贡献力量。
2021年11月22日,历城区以历城二中为龙头成立了全省首家区县校园足球办公室,并构建起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一体化培养体系,打造出更优质的历城区校园足球品牌,走出了一条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历城路径”,展现出团队的社会担当。截至目前,历城二中女子足球队近两年的毕业生中有22人被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
滕州市龙阳镇中心小学龙山快乐成长营志愿服务队:为困境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滕州市龙阳镇学区党委书记、主任刘真标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发动镇上的教师志愿者,在周末及节假日为乡村孩子提供一个公益看护场所。2023年4月26日,一支由来自全镇11所学校志愿者组成的龙山快乐成长营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在成长营,每名教师志愿者都是“多面手”:他们是“公交司机”,每逢周末、节假日,用私家车义务把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接来送回,最远的要跑20多公里;他们是耐心细致的“教书先生”,为孩子们进行自由阅读辅导;他们是多才多艺的“大师”,根据孩子们的特长,指导他们唱歌、跳舞、绘画、做手工……除此之外,他们还是风风火火的“孩子王”,带领孩子们踢足球、打篮球、玩呼啦圈;他们是“最美厨娘”,变着花样为孩子们带来舌尖上的享受,这里的每一餐都由教师志愿者亲自烹饪,而且很多食材都由他们无偿提供,确保孩子每顿饭两菜一汤,吃饱吃好。
成长营志愿者们潜心研究,积极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坚持上下联动,对困境儿童实施美德信用积分鼓励,开辟出一条全环境立德树人和“双减”政策落地新路径,为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成长营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目前,滕州市已成立类似的志愿服务队11支,公益看护困境儿童300余人。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与控制教师团队:凝心聚力铸师魂,奋楫笃行破壁垒
团队教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等要求,打造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成员先后资助2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捐献10万元用于学业奖学金,并设立班级考研基金,助力学生实现梦想。悉心培育楷模,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等优秀教师和团队。
团队教师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安全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三次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联合国内东西部12所高校牵头组建了教育部安全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不断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6项;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
团队教师始终坚持深入矿山生产一线,致力于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近1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企业委托课题等240余项。鼓励学生扎根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涌现出以张在贵、王乃国等为代表的“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中国能源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
团队发挥智库优势,服务国家安全生产。依托学校并联合省教育厅成立了山东省学校应急教育中心,协助青岛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了山东省首个“体验式”应急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着力打造公共安全体验场馆。团队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团队青年教师获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所在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团队成员所在的安全工程专业党支部入选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济南大学绿色化学与传感分析教师团队:绿色科技,智领未来
多年来,团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科研为驱动,以学科为支撑,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魏琴教授的带领下,全体成员矢志不渝地在教学科研一线深耕,展现了非凡的责任担当与崇高的职业操守。团队积极倡导并践行学科交叉融合理念,深度挖掘跨学科合作潜能,引领绿色化学和传感分析前沿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助力济南大学化学、工程学两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全球esi排名中分别跃升至前1.01‰和2.15‰,提升了学校在国际学术舞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团队精心构建了“基础 专业 实践”三维度的课程群体系,创新性地设立了基础化学课程群,为应用化学专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团队在勇往直前中收获累累硕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编写山东省一流教材1部;涌现出魏琴等国家教学名师和省级教学名师3名,形成一支涵盖国家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团队在化学传感分析、绿色能源催化及高端仪器研发等领域精耕细作,主持并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在内的80余项科研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构建了一系列传感分析平台,实现了对农产品、畜产品以及水产品的农残如吡虫啉、啶虫脒,兽残如雌二醇、磺胺类药物等的高效、灵敏检测。绿色化学与传感分析团队的科研成果已在多家企事业单位推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社会服务中赋能乡村振兴。来源:山东教育报
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的版权所有 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 copyright© 2016-2024 山东教育电视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鲁公网备案号: 37010302000745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962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