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

五一赶海,这份海滩“毒物”避险指南不可少!
时间:2024-04-29  |  来源:

五一黄金周快到了,相信不少朋友把赶海作为出游的一项重要选择。不过赶海时,你有时可能会和一些你不认识的危险生物不期而遇。

不久前,几名游客在海南文昌市文城镇的一处海滩上游玩时,发现了二十多个像塑料袋一样半透明的水母,体色还是美丽的蓝色,然而随后就有专家提醒,这些看起来很漂亮的小水母竟是有毒的僧帽水母,千万不要随意触摸。

我们在海边玩时,可能会碰到很多不起眼儿的,或看似美丽可爱的生物,殊不知其可怕之处。下面我们从僧帽水母开始,带大家识别几种出没于我国海滩的常见“毒物”,帮大家安全度过一段美好的赶海时光。

01 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在我国的东海和南海也有分布,例如新闻中提到的海南,以及两广和福建的沿海,都有概率遇到它。

僧帽水母还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它属于水螅纲的管水母目,与我们所熟悉的大多数水母,如海月水母,海蜇等都属于钵水母纲(长相特征:水母体具有一个伞状或碗状的伞盖和围绕口部的多条触手)相比,其“长相”另类——没有钵水母那样的伞盖,却在顶部拥有由特殊的水螅体形成的充满气体的顶囊。


ueditor/1_1714355789257.jpg

富埃特文图拉岛帕哈拉海边的僧帽水母(图片来源:wikipedia)


游客们看到的“像塑料袋一样”的就是僧帽水母的浮囊,僧帽水母没有主动游泳的能力,依靠这个浮囊它才得以漂浮在温暖海洋的表面,随着海流四处漂流,但有时也会被海浪冲上沙滩,“僧帽”之名正是由其浮囊的形状而来。

而僧帽水母那令人谈之色变的毒性,来自于其浮囊下方的触手,这些纤细的触手平时收缩在浮囊之下,当捕食时能伸展至10米甚至30米长,上面布满了有毒的刺细胞。如果有游泳的人类不慎碰触到僧帽水母的触手,也会被其刺细胞蜇伤,在皮肤上留下像鞭痕一样细长的红肿伤痕,导致像火烧或蜂蛰一样的剧痛,甚至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甚至生命危险。

因此如果游泳时看到漂浮在水面的美丽蓝色小“塑料袋”,千万不要靠近它,连身泳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被僧帽水母的触手蛰伤。当遇到被海浪冲上岸的僧帽水母时也不要徒手去碰触或者捡拾它。

幸运的是,分布在我国沿海的僧帽水母大多体型较小,毒性相比大西洋的近亲也较弱,如果不幸被蜇伤可以用食用醋(或5%浓度的醋酸溶液)浸润伤口,再将伤口浸泡在45摄氏度的热水中45分钟;僧帽水母细长的触手非常容易折断,而断落的触手依然可能附着在受害者身上继续蜇人,以上措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杀死断落触手上的刺细胞,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在初步处理后则应该尽快去医院接受治疗。

02 僧帽水母的“远亲”们

和僧帽水母同属于水母亚门的那些远亲们,其触手上也密布有毒的刺细胞,如果不慎触碰则可能被蜇伤,在我国比较容易伤人的种类有海蜇和霞水母属,两类水母的水母体体型都较大,严重蜇伤可导致全身症状甚至致命。因此在海中游泳时,看到任何种类的水母都应尽量远离,也不要随意触碰和捡拾搁浅在海滩上的水母,尤其要注意避开其口部周围的触手,如果不慎与数量较多的水母触手发生接触导致严重刺伤,应尽快赶往医院治疗。


ueditor/2_1714355835463.jpg

霞水母属(图片来源:wikipedia)


和水母同属于刺胞动物的海葵,其中一些种类也有能力蜇伤人的皮肤,在海滨游玩时遇到任何种类的海葵,尤其是体型较大的个体也不要用手随意触碰。

03有毒棘的海洋鱼类

一些鳍棘有毒的海洋鱼类,也有可能刺伤人类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海鲶科和鳗鲶科的鱼类背鳍和胸鳍,以及蓝子鱼属(俗称“狐狸”、“泥猛”、“金谷曼”等),金钱鱼(俗称的“金鼓”)和鮋亚目(俗称“石九公”、“狮子鱼”等)鱼类的背鳍都具有锋利的鳍棘和毒腺,人如果不慎被扎伤会导致红肿,剧痛甚至更严重的中毒反应。

(1)海鲶科和鳗鲶科

海鲶科外形类似淡水中的鮰或黄颡鱼,其胸鳍和背鳍的鳍棘有毒;而同属于鲶形目的鳗鲶尾部细长如鳗,整体外形如同一条大蝌蚪,我国比较常见的是线纹鳗鲶,体背黑色,体侧有两道黄白色的纵纹,常成群游动,它们的鳍棘毒性就比海鲶更强。两者在我国东海和南海都有分布,它们的刺伤也都会导致长时间的剧烈疼痛和痉挛,如果钓鱼时钓获这两类鱼类,在处理时须注意避免刺伤,如果刺伤严重则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治疗,避免伤口感染。


ueditor/4_1714355927740.jpg

线纹鳗鲶(图片来源:wikipedia)


(2)蓝子鱼属

包括许多常见的食用鱼(如俗称“泥猛”“臭肚”的褐蓝子鱼,俗称“金谷曼”、“花泥猛”的星斑蓝子鱼)和海水观赏鱼(如俗称“黄狐狸”的狐蓝子鱼),在我国南海和东海多礁石的浅海和港湾河口较为常见。蓝子鱼属的背鳍和臀鳍鳍棘有毒,毒性虽然不如鳗鲶那般剧烈,也会造成疼痛和红肿,如果钓获在处理时要避免刺伤,被刺中也应妥善处理伤口避免感染。


ueditor/5_1714355963289.jpg

(图片来源:wikipedia)


台湾东北角龙洞湾的一群褐蓝子鱼的幼鱼,成群的在啃食浅海区礁石上的藻类。 褐蓝子鱼在幼鱼时体色为黄绿色。

(3)金钱鱼

俗称“金鼓”,在我国南海和东海南部的近岸浅海,港湾和河口较为常见,也会进入淡水,由于其优雅的体态和美丽的体色也常被当做观赏鱼饲养。和蓝子鱼一样,金钱鱼的背鳍和臀鳍也有毒,刺伤也会造成剧痛和红肿,如果钓获处理方式也与蓝子鱼相同。


ueditor/8_1714356135915.jpg

金钱鱼(图片来源:wikipedia)


(4)毒鮋属(石头鱼、虎鱼)

在这些具有毒棘的辐鳍鱼类中,最危险的就要数毒鮋属的成员了,这些鱼类在我国南方沿海俗称“石头鱼”、“虎鱼”,不擅于游泳,常常依靠其与海中礁石非常相似的体态和保护色隐藏在近岸浅海的海底和潮间带,捕食小鱼和无脊椎动物,即使仔细观察也很难发现;毒鮋的第一背鳍有12-14枚连通毒腺的锋利鳍棘,如果人在游泳或涉水时不慎踩到毒鮋就很容易被其刺伤,其毒液会引起剧痛,抽搐,瘫痪和局部组织坏死,还会导致呼吸困难和破坏人体的血液循环,严重时甚至可以致命,在澳大利亚和日本都发生过毒鮋伤人致死的记录。

毒鮋在我国只分布于南海,在两广、福建和海南沿海。在海边礁石间涉水时应穿上拖鞋或水鞋,避免光脚下水,如果不慎被毒鮋刺伤必须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ueditor/9_1714356193861.jpg

玫瑰毒鲉(图片来源:wikipedia)


(5)魟

这是一类能刺伤人类的软骨鱼类,也就是俗称的“魔鬼鱼”,其身体宽大扁平,尾部细长,常在以胸鳍波浪形运动推进在海底游动,或埋藏在沙中。其尾部长有一枚或多枚大而锋利的鳍棘,边缘密布着许多向后弯曲的锯齿,鳍棘表面还覆盖着混合着有毒分泌物的粘液,刺伤会造成巨大的贯穿和撕裂伤,导致剧痛,肿胀和肌肉痉挛,如果刺中重要器官或大动脉则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致命。


ueditor/10_1714356257648.jpg

短尾魟(图片来源:wikipedia)


2006年,澳大利亚著名的鳄鱼猎人steven irwin在拍摄节目时因被一条巨大的短尾魟刺穿胸腔,刺中心脏而不幸身亡;2018年,我国台湾省桃园也有一名男子在被钓获的赤魟刺伤手臂后不幸身亡,魟的刺伤后期还常常引发严重的细菌和真菌感染。

我国常见的魟有赤魟,黄魟等,在南海和东海都有分布。和毒鮋一样,魟也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刺伤人类的事故往往是因为涉水的人未能发现潜伏在沙中的魟,不慎踩到,或被人捕捉惊扰,出于自卫才导致的,和防范毒鮋一样,在有魟出没的水域中应避免赤脚下水,如果看到魟也不要追逐逗弄,避免其伤人。同属于软骨鱼类的虎鲨科,其背鳍也具有有毒的鳍棘,虽不如魟那样危险,被刺伤也会造成红肿和剧痛,如果遇到或钓获也需注意防止刺伤。


ueditor/11_1714356288732.jpg

赤魟(图片来源:wikipedia)


最后,提前祝大家五一假期愉快!

作者:胡恺 科普研学导师、cctv-9纪录片频道科学顾问

审核:刘清华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 责 编:李贞    审 核:邢文韬 】
返回列表
最新推荐
新闻热点
热门视频
视觉焦点
换一换

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的版权所有 pg电子游戏麻将胡了 copyright© 2016-2024 山东教育电视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鲁公网备案号: 37010302000745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9622077

网站地图